• 咨询:18992849520
  • 咨询:18992849520
  • 珍贵老照片再现河南农村改革瞬间

    2023-1-28

   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中原大地逐步从文革阴影中走出,开始全面进入改革开放时期。在河南鄢陵县有一个喜欢照相的年轻农民张培林,后来调入许昌日报社工作。1978-1988年的十年里,他拍摄了家乡的日常生活。在这些点滴的日常中,一场伟大的变革正在发生。

    1979年9月,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撤销,恢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,此后,省内各县市革委会也相继撤销。图为1981年6月23日,鄢陵县革委会撤销,恢复为鄢陵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。

    1979年9月,河南省革命委员会撤销,恢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,此后,省内各县市革委会也相继撤销。图为1981年6月23日,鄢陵县革委会撤销,恢复为鄢陵县人民政府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。


    自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革结束之前,河南农民跟全国各地的农村人一样,记工分、分口粮、集中给生产队干活。很少有人吃饱,“红薯汤、红薯馍,离了红薯不能活”是时人的真实写照。图为1981年,鄢陵县柏梁公社岗底张大队最后一次凭工分进行年终分红。

    自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革结束之前,河南农民跟全国各地的农村人一样,记工分、分口粮、集中给生产队干活。很少有人吃饱,“红薯汤、红薯馍,离了红薯不能活”是时人的真实写照。图为1981年,鄢陵县柏梁公社岗底张大队最后一次凭工分进行年终分红。


    1979年初,河南农村出现了“包工到组、联产计酬”、“包产到组”、“包产到户”等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。但是,省委规定,“不允许包产到户,分田单干”。图为1980年4月,鄢陵县马栏公社娄家大队社员在进行棉花“营养钵”育苗。

    1979年初,河南农村出现了“包工到组、联产计酬”、“包产到组”、“包产到户”等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。但是,省委规定,“不允许包产到户,分田单干”。图为1980年4月,鄢陵县马栏公社娄家大队社员在进行棉花“营养钵”育苗。


    直到1981年,河南省肯定了“包干到户”的做法,开始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图为1982年,鄢陵县副县长胡辛良(左一)等领导在田间检查农业生产工作。这些领导们都穿着手工做的大棉裤,除了一人穿大头皮鞋之外,其他都穿家常布鞋。胡辛良2013年去世。

    直到1981年,河南省肯定了“包干到户”的做法,开始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。图为1982年,鄢陵县副县长胡辛良(左一)等领导在田间检查农业生产工作。这些领导们都穿着手工做的大棉裤,除了一人穿大头皮鞋之外,其他都穿家常布鞋。胡辛良2013年去世。


 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,让农民收获了实惠。河南省1983年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419.5亿斤增长到580.8亿斤。图为鄢陵县望田公社杜春营村农民在夏收时节,一边割麦,一边耕种,为秋季有个好收成做准备。

  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,让农民收获了实惠。河南省1983年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419.5亿斤增长到580.8亿斤。图为鄢陵县望田公社杜春营村农民在夏收时节,一边割麦,一边耕种,为秋季有个好收成做准备。


    河南在历史上曾是缺粮大省,1942-1943年,300多万人死于大饥荒。三年困难时期,河南也出现大面积的旱灾和水灾,许多地方颗粒无收。改革开放后,河南农民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。图为1983年,鄢陵县望田公社农民将粮食装进麻袋准备交公粮。

    河南在历史上曾是缺粮大省,1942-1943年,300多万人死于大饥荒。三年困难时期,河南也出现大面积的旱灾和水灾,许多地方颗粒无收。改革开放后,河南农民才基本解决温饱问题。图为1983年,鄢陵县望田公社农民将粮食装进麻袋准备交公粮。


    每到六月份,农民们上午将小麦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扬净,中午装麻袋,下午赶车去粮库交粮食。交给粮库的粮食一定要干燥和干净,粮库有专门的人来验收。图为1987年,农民赶车去交公粮的路上。

    每到六月份,农民们上午将小麦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扬净,中午装麻袋,下午赶车去粮库交粮食。交给粮库的粮食一定要干燥和干净,粮库有专门的人来验收。图为1987年,农民赶车去交公粮的路上。


    改革开放后,河南成为产粮大省,同时也是棉花生产大省,形成豫东、南阳盆地和豫北三大产棉区。图为1984年,鄢陵县彭店乡田岗大队社员在大队院里晒棉花。

    改革开放后,河南成为产粮大省,同时也是棉花生产大省,形成豫东、南阳盆地和豫北三大产棉区。图为1984年,鄢陵县彭店乡田岗大队社员在大队院里晒棉花。


    中原农民除了种粮种棉,也经营不少副业。图为上世纪80年代鄢陵县城关镇新庄村养猪专业户张新领和他的女儿。他们家已经住上了砖瓦房,有两辆自行车。

    中原农民除了种粮种棉,也经营不少副业。图为上世纪80年代鄢陵县城关镇新庄村养猪专业户张新领和他的女儿。他们家已经住上了砖瓦房,有两辆自行车。


    人们踏实肯干,诞生了不少专业户和万元户。图为1982年5月4日,鄢陵县在小礼堂举行表彰会,奖励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“新长征突击手”。礼堂主席台上方挂着毛泽东和华国锋的照片。此时,华国锋已经辞去中共中央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职务。

    人们踏实肯干,诞生了不少专业户和万元户。图为1982年5月4日,鄢陵县在小礼堂举行表彰会,奖励那些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“新长征突击手”。礼堂主席台上方挂着毛泽东和华国锋的照片。此时,华国锋已经辞去中共中央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职务。


    在改革开放之初,还产生了不少重点户、专业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,简称“两户一体”。图为1982年春,中共许昌地委、许昌地区行政公署召开大会,表彰"两户一体"先进代表。

    在改革开放之初,还产生了不少重点户、专业户和新的经济联合体,简称“两户一体”。图为1982年春,中共许昌地委、许昌地区行政公署召开大会,表彰"两户一体"先进代表。


    1982年,鄢陵县小麦种植大户每户获奖一辆天津产“飞鸽”牌自行车。用摄影师的话来说,“在当时,一辆自行车比现在一辆桑塔纳还精贵,走后门都买不到。”

    1982年,鄢陵县小麦种植大户每户获奖一辆天津产“飞鸽”牌自行车。用摄影师的话来说,“在当时,一辆自行车比现在一辆桑塔纳还精贵,走后门都买不到。”


    1984年,鄢陵县制瓦厂工人杨五辰获奖一台凯歌牌黑白电视机。杨五辰和他的工友都是农民,农闲时来制瓦厂工作。当时在农村,电视机非常少见,只有少数的富裕家庭才有。

    1984年,鄢陵县制瓦厂工人杨五辰获奖一台凯歌牌黑白电视机。杨五辰和他的工友都是农民,农闲时来制瓦厂工作。当时在农村,电视机非常少见,只有少数的富裕家庭才有。


    “鄢陵腊梅冠天下”,河南鄢陵是著名的花卉之乡。图为1982年,鄢陵县县长吴德荣上门为"万元户"姚银钊颁发“勤劳致富”光荣匾。姚银钊是鄢陵县第一个万元户,他靠种植花卉致了富。

    “鄢陵腊梅冠天下”,河南鄢陵是著名的花卉之乡。图为1982年,鄢陵县县长吴德荣上门为"万元户"姚银钊颁发“勤劳致富”光荣匾。姚银钊是鄢陵县第一个万元户,他靠种植花卉致了富。


    1983年,鄢陵县县长吴德荣(右一)到望田乡杜春营村考察。那时的人们,无论农民还是县领导,穿着都很朴素。

    1983年,鄢陵县县长吴德荣(右一)到望田乡杜春营村考察。那时的人们,无论农民还是县领导,穿着都很朴素。


    改革开放后,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林业也如此。政府鼓励人们在“四旁”植树,即水旁、路旁、林旁和宅旁。每到春天,政府即组织各机关单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。图为鄢陵县文化局机关干部在植树的路上,左为杨盘铭、中为张守义,右为赵俊峰。

    改革开放后,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,林业也如此。政府鼓励人们在“四旁”植树,即水旁、路旁、林旁和宅旁。每到春天,政府即组织各机关单位开展植树造林活动。图为鄢陵县文化局机关干部在植树的路上,左为杨盘铭、中为张守义,右为赵俊峰。


    河南地处黄泛区,历史上“水旱蝗汤”常常困扰着广大中原人民。1984年8月4日,双洎河扶沟县西孟亭段大堤决口,造成数十万亩良田,数十个村庄被淹。图为村民舍身忘死堵决口。

    河南地处黄泛区,历史上“水旱蝗汤”常常困扰着广大中原人民。1984年8月4日,双洎河扶沟县西孟亭段大堤决口,造成数十万亩良田,数十个村庄被淹。图为村民舍身忘死堵决口。


    农村改革之初,报纸、期刊和电视并不发达,农民们都是靠黑板报了解天下大事和地方政策。图为1987年鄢陵县岗底张村,人们聚在村头的黑板报前。

    农村改革之初,报纸、期刊和电视并不发达,农民们都是靠黑板报了解天下大事和地方政策。图为1987年鄢陵县岗底张村,人们聚在村头的黑板报前。


    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推进,农村市场也逐步放开。那个连卖点儿花生都会被说成是走“资本主义道路”的时代一去不返了。图为1984年鄢陵县市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第一次换装,他们穿上制服,戴上大盖帽,喇叭里喊着“市场放开了,可以做小生意了……”。

    随着农业改革的逐步推进,农村市场也逐步放开。那个连卖点儿花生都会被说成是走“资本主义道路”的时代一去不返了。图为1984年鄢陵县市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第一次换装,他们穿上制服,戴上大盖帽,喇叭里喊着“市场放开了,可以做小生意了……”。


    农民们不再靠天吃饭,也不再单纯消耗个人体力,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。图为1988年,鄢陵县农村集市上的农技推广站,技术员教农民如何给小麦施肥和防治病虫害。

    农民们不再靠天吃饭,也不再单纯消耗个人体力,农业技术越来越发达。图为1988年,鄢陵县农村集市上的农技推广站,技术员教农民如何给小麦施肥和防治病虫害。


    1987年,鄢陵县修造厂技术员在马栏乡介绍玉米点播机的功能和操作方法。那时候,农业技术员们流行穿中山装和皮鞋。

    1987年,鄢陵县修造厂技术员在马栏乡介绍玉米点播机的功能和操作方法。那时候,农业技术员们流行穿中山装和皮鞋。


    农民们越来越富裕,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。图为1982年,河南鲁山县,一个照相师傅在给大人孩子们照相。在八十年代,照相是一项很受农民欢迎的文化活动。人们喜欢拍全家福,也有的只给孩子留几张影。

    农民们越来越富裕,也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生活。图为1982年,河南鲁山县,一个照相师傅在给大人孩子们照相。在八十年代,照相是一项很受农民欢迎的文化活动。人们喜欢拍全家福,也有的只给孩子留几张影。


    农民的婚礼也有了新景象。图为1984年,鄢陵县城关镇王岗村第一个养兔专业户王莲梅出嫁,她的嫁妆是一对种兔。

    农民的婚礼也有了新景象。图为1984年,鄢陵县城关镇王岗村第一个养兔专业户王莲梅出嫁,她的嫁妆是一对种兔。


    另外,在听了多年样板戏之后,“帝王将相”的古装戏又重新回到人们耳边。图为1979年,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来鄢陵县岗底张村头看大戏。这样的大戏每年至少有两次,分别在夏季麦收后和冬季农闲时,每次演出三天。

    另外,在听了多年样板戏之后,“帝王将相”的古装戏又重新回到人们耳边。图为1979年,十里八村的人们都来鄢陵县岗底张村头看大戏。这样的大戏每年至少有两次,分别在夏季麦收后和冬季农闲时,每次演出三天。


    河南人喜欢看戏,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,人们从文革的禁锢中被解放出来,很多老戏迷迎来了戏剧的春天。一个村唱戏,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到现场看,甚至几十里地外的人都来看。图为1985年看戏入迷的老人。

    河南人喜欢看戏,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,人们从文革的禁锢中被解放出来,很多老戏迷迎来了戏剧的春天。一个村唱戏,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到现场看,甚至几十里地外的人都来看。图为1985年看戏入迷的老人。


    在八十年代,河南农村实行县、乡、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,每个村里都有赤脚医生。图为1983年鄢陵县南坞卫生院医生到乡下巡诊,在屯沟村为老人检查身体。

    在八十年代,河南农村实行县、乡、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,每个村里都有赤脚医生。图为1983年鄢陵县南坞卫生院医生到乡下巡诊,在屯沟村为老人检查身体。


    河南省的教育在改革之初并不发达,“破草房,牛肋巴,天降雨,屋内下”;“土凳子,土台子,上面坐着土孩子”曾是山区学校的真实写照。图为1982年鲁山县二郎庙小学门口,校门两旁写着“提高教育质量,培养四化人才”。

    河南省的教育在改革之初并不发达,“破草房,牛肋巴,天降雨,屋内下”;“土凳子,土台子,上面坐着土孩子”曾是山区学校的真实写照。图为1982年鲁山县二郎庙小学门口,校门两旁写着“提高教育质量,培养四化人才”。


    1985年鄢陵县柏梁乡小王庄村学校初中生的入团仪式,她们中有的穿时尚的仿军装,有的穿格子衬衫。这些学生中有的后来进了鄢陵县商务局,有的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,有的成为教师,也有的当了一辈子农民。

    1985年鄢陵县柏梁乡小王庄村学校初中生的入团仪式,她们中有的穿时尚的仿军装,有的穿格子衬衫。这些学生中有的后来进了鄢陵县商务局,有的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,有的成为教师,也有的当了一辈子农民。


    八十年代初期,电视在农村还是稀罕物。谁家买了电视,晚饭过后一定有不少大人孩子挤在这家房间里一起看电视。图为村1986年,南坞乡政府给敬老院置办了一台电视机,很多年轻人也都跑过来跟老人一起看电视节目。

    八十年代初期,电视在农村还是稀罕物。谁家买了电视,晚饭过后一定有不少大人孩子挤在这家房间里一起看电视。图为村1986年,南坞乡政府给敬老院置办了一台电视机,很多年轻人也都跑过来跟老人一起看电视节目。


    农民富了,也想到处走走、看看。图为1984年鄢陵县柏梁乡组织敬老院老人和“五保”老人一起游少林寺。那时的少林寺还未被完全开发出来,旅游不热,人不多。老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听乡政府工作人员讲解往事。

    农民富了,也想到处走走、看看。图为1984年鄢陵县柏梁乡组织敬老院老人和“五保”老人一起游少林寺。那时的少林寺还未被完全开发出来,旅游不热,人不多。老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听乡政府工作人员讲解往事。



   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联系QQ:3481027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