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咨询:18992849520
  • 咨询:18992849520
  • 老照片:援疆往事

    2023-1-30

    现在扎根新疆的汉族老人,很多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到这里的支边青年。他们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到边疆,很多人一来就是一辈子。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这片土地,和当地人一起建设新疆。图为新疆群众和兵团战士在一起。

    1949年,王震率部入彊,新疆和平解放。为避免大军长期驻守给新疆人民带来沉重负担,毛泽东要求王震:你们既要当战斗队,也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。图为1950年7、8月间,王震(左二)、陶峙岳(中)等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。

    1949年,王震率部入彊,新疆和平解放。为避免大军长期驻守给新疆人民带来沉重负担,毛泽东要求王震:你们既要当战斗队,也要当生产队和工作队。图为1950年7、8月间,王震(左二)、陶峙岳(中)等研究石河子垦区规划。


    “不占群众一分田,戈壁滩上建花园!”10万大军把青山碧水、耕地沃野让给人民,自己开垦荒田。1950年6月,官兵吃上了自种的蔬菜,7月吃上了自种的粮食和瓜果,第二年驻疆部队主副食全部实现自给,此后年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富余的农副产品。图为部队开荒种田。

    “不占群众一分田,戈壁滩上建花园!”10万大军把青山碧水、耕地沃野让给人民,自己开垦荒田。1950年6月,官兵吃上了自种的蔬菜,7月吃上了自种的粮食和瓜果,第二年驻疆部队主副食全部实现自给,此后年年向国家交售大量富余的农副产品。图为部队开荒种田。


    1952年2月,毛泽东向驻疆将士发布命令:“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,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。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,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,捍卫祖国。”图为1953年迪化电厂(今乌市苇湖梁电厂)投产发电。部队修建,后无偿转给新疆政府。

    1952年2月,毛泽东向驻疆将士发布命令:“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,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。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,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,捍卫祖国。”图为1953年迪化电厂(今乌市苇湖梁电厂)投产发电。部队修建,后无偿转给新疆政府。


    1954年10月7日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。这一年,中共中央作出屯垦戍边的决策,同年10月7日,中共中央、毛泽东命令新疆的10.5万驻军官兵,连同家属在内共17.5万人集体就地转业,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图为兵团一师1960年初进入塔里木盆地开荒。

    1954年10月7日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。这一年,中共中央作出屯垦戍边的决策,同年10月7日,中共中央、毛泽东命令新疆的10.5万驻军官兵,连同家属在内共17.5万人集体就地转业,组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图为兵团一师1960年初进入塔里木盆地开荒。


    此后,兵团又不断补充转业官兵,以及来自河南、湖北、北京、上海和天津等地的支边知青,组成以军事化的建制从事生产建设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兵团。图为兵团战士兴修水渠。

    此后,兵团又不断补充转业官兵,以及来自河南、湖北、北京、上海和天津等地的支边知青,组成以军事化的建制从事生产建设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兵团。图为兵团战士兴修水渠。


    为了让十万官兵安心守在边疆,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王震当了“红娘”。他派人到湖南招收女兵,从1950年到1952年,相继有近8000名湘籍女兵来到新疆,这些女兵后来都成了兵团人的妻子和母亲。图为1950年从湖南来到新疆的张迪源,她后来成了解放军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。

    为了让十万官兵安心守在边疆,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王震当了“红娘”。他派人到湖南招收女兵,从1950年到1952年,相继有近8000名湘籍女兵来到新疆,这些女兵后来都成了兵团人的妻子和母亲。图为1950年从湖南来到新疆的张迪源,她后来成了解放军的第一个女拖拉机手。


    从1956年起,河南、江苏、两湖、安徽等地的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1963年至1966年,国家动员了京、津、浙、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,其中有9.7万上海支边青年。图为1963年上海知青来到兵团农一师所在地阿克苏市。

    从1956年起,河南、江苏、两湖、安徽等地的青年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1963年至1966年,国家动员了京、津、浙、沪等12万支边青年进疆,其中有9.7万上海支边青年。图为1963年上海知青来到兵团农一师所在地阿克苏市。


    当地老人欢迎来到新疆支边的上海青年。

    当地老人欢迎来到新疆支边的上海青年。


    山东籍女兵在新疆新源肖尔布拉克镇。

    山东籍女兵在新疆新源肖尔布拉克镇。


    当年到大城市招收知识青年,都放一部叫《军垦战歌》的电影,把新疆描绘得处处赛江南。很多青年都受到了鼓动,放弃学业,报名去新疆。有的家长不让去把户口本锁起来,青年就把户口本“偷”出去,将户口迁到新疆。图为1959年江苏省泰兴县发的“支边证书”。

    当年到大城市招收知识青年,都放一部叫《军垦战歌》的电影,把新疆描绘得处处赛江南。很多青年都受到了鼓动,放弃学业,报名去新疆。有的家长不让去把户口本锁起来,青年就把户口本“偷”出去,将户口迁到新疆。图为1959年江苏省泰兴县发的“支边证书”。


    六十年代去新疆的人,有一部分是热血青年,大部分人懵懵懂懂的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找不到工作。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翻越天山的乌库公路的女青年,被誉为“冰峰五姑娘”,她们是田桂芬、刘君淑、姜同云、陈桂英、王明珠。

    六十年代去新疆的人,有一部分是热血青年,大部分人懵懵懂懂的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找不到工作。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筑翻越天山的乌库公路的女青年,被誉为“冰峰五姑娘”,她们是田桂芬、刘君淑、姜同云、陈桂英、王明珠。


    到了新疆之后,知青们发现现实跟宣传的大不一样。当时兵团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坎土曼,生产力就是马和人。图为入彊的女知青们。

    到了新疆之后,知青们发现现实跟宣传的大不一样。当时兵团的生产工具主要是坎土曼,生产力就是马和人。图为入彊的女知青们。


    新疆夏日的天气也是一天多变:早穿皮袄午披纱,守着火炉吃西瓜。图为兵团女知青和新疆劳动女性一起采摘棉花。

    新疆夏日的天气也是一天多变:早穿皮袄午披纱,守着火炉吃西瓜。图为兵团女知青和新疆劳动女性一起采摘棉花。


    很多知青当年都很幼稚,以为当个两三年兵,就可以回老家。图为1956年,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棉垦区,农垦战士收工归来。

    很多知青当年都很幼稚,以为当个两三年兵,就可以回老家。图为1956年,新疆石河子玛纳斯河棉垦区,农垦战士收工归来。


    有些知青无法面对初入新疆看到的一切,想逃走,又被团部追回来,接受批评教育后再次投入火热的劳动中。图为劳动的男女知青。

    有些知青无法面对初入新疆看到的一切,想逃走,又被团部追回来,接受批评教育后再次投入火热的劳动中。图为劳动的男女知青。


    饲养马鹿的女青年。

    饲养马鹿的女青年。


    参加生产竞赛的知青。

    参加生产竞赛的知青。


    八一糖厂劳动的知青们。

    八一糖厂劳动的知青们。


    除了支援兵团的建设,内地也有很多工矿企业支援新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交通、通讯事业等。1955年,克拉玛依油田发现。1956年玉门油田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。图为1958年,克拉玛依矿务局张云清钻井队。

    除了支援兵团的建设,内地也有很多工矿企业支援新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交通、通讯事业等。1955年,克拉玛依油田发现。1956年玉门油田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开发建设。图为1958年,克拉玛依矿务局张云清钻井队。


    兰新铁路铺轨在新疆境内不断向西延伸。兰新铁路,建于1952—1962年。沿天山南麓过哈密、鄯善、吐鲁番,在达坂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、奎屯、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。

    兰新铁路铺轨在新疆境内不断向西延伸。兰新铁路,建于1952—1962年。沿天山南麓过哈密、鄯善、吐鲁番,在达坂城穿过天山到乌鲁木齐市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、奎屯、博乐最终到达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。


    塔里木河农垦大学,现名塔里木大学,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。为了屯垦戍边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,于1958年创建。

    塔里木河农垦大学,现名塔里木大学,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。为了屯垦戍边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,于1958年创建。


    兵团战士包括到新疆来的知青,最早住的是“地窝子”,后来才慢慢住上土房子。图为兵团妇女和孩子在土房子外面。

    兵团战士包括到新疆来的知青,最早住的是“地窝子”,后来才慢慢住上土房子。图为兵团妇女和孩子在土房子外面。


    兵团人在告别“地窝子”之后,就住在这样简陋的土房子里。

    兵团人在告别“地窝子”之后,就住在这样简陋的土房子里。


    兵团里的女护士。

    兵团里的女护士。


    少数民族群众教知青跳舞。

    少数民族群众教知青跳舞。


    很多女知青的婚姻都是组织上决定的。她们开始觉得委屈,但最后大都能和自己的丈夫白头到老。图为兵团里的结婚仪式。

    很多女知青的婚姻都是组织上决定的。她们开始觉得委屈,但最后大都能和自己的丈夫白头到老。图为兵团里的结婚仪式。


    扎根新疆知青的孩子。

    扎根新疆知青的孩子。


    谁也没想到,这一来,就是一辈子,就把根扎在了荒漠戈壁滩。不但是这一辈子,还有自己的后代。就像她们自己所说: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。图为扎根新疆知青的孩子们。

    谁也没想到,这一来,就是一辈子,就把根扎在了荒漠戈壁滩。不但是这一辈子,还有自己的后代。就像她们自己所说:“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”。图为扎根新疆知青的孩子们。





    相关链接:
    > 老照片:90年代初的新疆喀什
    > 老照片:80年代的新疆
    > 老照片:1906年新疆徕宁
    > 老照片:1986年的新疆喀什
    > 老照片:1890年新疆哈密
    > 老照片:1987年的新疆吐鲁番
    > 老照片:1950年新疆平叛战斗
    > 老照片:1930年代的新疆乌鲁木齐
    > 老照片:1986年新疆举办的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
    > 50年代老照片:1956年的新疆
    > 老照片:50年代的新疆乌鲁木齐
    > 老照片:解放前的新疆
    > 一组1983年拍摄的新疆乌鲁木齐老照片,满满的回忆啊
    > 一组八十年代的新疆吐鲁番老照片曝光,拍摄于1988年
    > 一组1986年外国人拍摄的新疆老照片,乌鲁木齐,喀什,吐鲁番
    > 一组晚清时期新疆喀什的老照片,记录了驻防喀什的官兵
    > 晚清军队老照片,拍摄于1906年至1908年间的新疆阿克苏
    > 老照片:1906年至1908年拍摄的新疆喀什地区
    > 八十年代末的新疆喀什噶尔老照片
    > 老照片:100年前新疆伊犁地区,特克斯河谷的游牧民族(1906年)
    > 老照片:1906年清朝末期的的新疆阿克苏地区
    > 老照片:50年代解放军战士开赴新疆,屯垦戍边的真实场景
    > 老照片:1875年的新疆,沙俄虎视眈眈
    > 老照片:64岁左宗棠西征时的新疆,官员带妻妾练习射击
    > 这才是真实的清朝官员:图3是收复新疆的左宗棠
    > 1906年新疆喀什老照片,威震四方的徕宁城
    > 1948年新疆老照片:没想到70年前新疆是这样子,你可能从未见过
   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联系QQ:3481027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