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咨询:18992849520
  • 咨询:18992849520
  • 上海老照片:衡山路

    2013-4-17

    衡山路为法公董局于1922年修筑,连接淮海路和徐家汇,当时以贝当路命名,1943年改称衡山路。衡山路沿线多是花园洋房和高档公寓,是当时法租界里的高档次住宅区。

    1920年代,刚修筑的衡山路,当时称贝当路。


    1920年代,幽静笔直的衡山路,两旁的法国梧桐还刚栽下,未繁茂成荫。远处那座尖顶高耸的哥特式风格建筑是徐家汇天主教堂。


    1936年,顺眼望去,衡山路直达徐家汇天主教堂,马路的右侧是当年刚落成的毕卡地公寓(今衡山宾馆),法新租界里最高的建筑,左侧是建于1932-33年的凯文公寓。行道上的法国梧桐已茂盛成荫起来,其实法国梧桐并非梧桐树,而是叶子似梧桐的三球悬铃木。


    1936-39年,坐落于贝当路(今衡山路)汶林路(今宛平路)交角上的毕卡地公寓,于1936年建成,曾长期是上海西南区域内的最高建筑。


    1936-39年,毕卡地公寓,衡山路。


    1940年代,衡山路上的集雅公寓,1942年建成。影像右侧高耸的水塔地处永嘉路,是董家渡水厂的第三号水塔,建于1922年,容量1000立方米。


    1928年,坐落于衡山路上(近乌鲁木齐路)的国际礼拜堂,砖木结构,建成于1925年,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基督教堂。


    1930年代,美国学堂的操场上正举行运动会。与国际礼拜堂隔路相对的是美国学堂(亦称美童公校,学生为美侨子女),校舍建筑风格以美国费城独立厅为蓝本,拥有一流的体育馆、操场和礼堂,始建于1922年。


    1930年代,美国学堂的操场上举办的社区运动会。


    1930年代,美国学堂的操场上举办的社区运动会。


    1930年代,美国学堂的操场上举办的运动会。

    美国学堂始于1912年,原先的校址在四川北路,1923年搬迁到衡山路。学堂周遭居住的大多是美侨,学堂这里也成为他们的社区活动中心,经常举办各种社会活动。


   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联系QQ:348102726